3月 27

探索羊肉风味,“澳洲羊肉大使-主厨餐桌”第二站落地上海

3月26日,澳洲牛羊肉行业邀请澳洲羊肉大使、进出口商、渠道商,餐饮界人士与媒体嘉宾齐聚上海,深度体验澳洲羊肉的卓越品质、天然美味。

3月26日,澳洲牛羊肉行业邀请澳洲羊肉大使、进出口商、渠道商,餐饮界人士与媒体嘉宾齐聚上海,深度体验澳洲羊肉的卓越品质、天然美味。

 

imagelqaxo.png

 

澳洲牛羊肉行业大中华区总经理戴维明表示,中国市场已经成为澳洲最大的羊肉出口目的地,这反映了中国消费者对澳洲羊肉的喜爱。中国消费者购买澳洲羊肉变得越来越便捷,线上各大电商、线下知名超市都可以买到。澳洲羊肉在餐饮渠道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传统的涮羊肉、烤羊肉消费占比非常大。此外,澳洲羊肉与高端餐饮的适配度极高,无论是西餐还是中餐,都有多元化的发挥空间。

 

imagerzeyo.png

 

澳大利亚投资贸易委员会高级商务投资专员、澳大利亚驻上海总领馆副总领事(商务)刘冰说,中国占澳洲羊肉出口总量约30%,随着中国富裕消费群体的持续扩大以及对高质量红肉需求的持续提升,中国市场对澳洲羊肉进口的长期需求非常强劲。

 

imagejx6bq.png

 

此次活动还特别邀请了澳洲羊肉大使、轶帆烹饪教育创始人Clinton Zhu进行澳洲羊肉整羊胴体专业分切技术展示。在分切过程中,Clinton详细展示整羊胴体的每一个部位,并对分切的每一个部位进行详细讲解,让现场参与者更直观、更全面地了解到羊肉各部位的分切方式和烹饪手法。

 

imagejafos.png

 

Clinton介绍,澳洲羊肉分切售卖的形式,能让消费者更加个性化地选择自己想要的部位。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与中国相反的季节也能在供应时节上打出差异化,这些优势让澳洲羊肉在中国拥有良好的市场潜力。

 

炸奶油羊肉丸子、传统羊肉鸡肝肉糕、苏格兰羊肉汤、水浴羊里脊肉、烤羊鞍卷…… Clinton还与上海艾迪逊酒店行政总厨Rossi Wei联袂操刀,选取多个部位的澳洲羊肉,推出一张极具创意的全羊菜单,对澳洲羊肉美味和制作方式进行了全新探索。

 

imagewimod.png

 

截至2024年1月,澳大利亚的绵羊羊群存栏量共计7875万头,创下2007年以来历史新高。未来,预计澳大利亚羊肉产量将以6%的速度持续增长。羔羊肉的50%、成羊的95%均用于出口。数据显示,从2013年起,中国大陆连续11年都是澳洲羊肉的最大出口地。

 

中国大陆,一直是澳洲羊肉的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天然健康是澳洲羊肉在中国受追捧的重要原因。澳洲羊群放牧于广袤无垠的牧场,大都在草场上养殖,主要的育肥期也在草场上完成。严格杜绝人工添加剂和生长激素,品质优异。

 

imagedwiys.png

 

天然优渥的地理环境使得羊肉肉质更加鲜美,营养更加丰富。相比其他红肉,羊肉的脂肪含量和胆固醇含量更少,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群以及磷和铁等矿物质,营养丰富、自然健康。

 

不同品种的澳洲羊只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更显风味十足。不仅如此,澳洲羊肉产品根据不同的烹饪需求划分出不同的部位肉,让澳洲羊肉不限于不止于烤、涮、炖煮等烹饪方式,清蒸、爆炒、香煎同样出色,满足不同消费者的购买需求。科学实用的部位肉分区和高质量的切割工艺,让澳洲羊肉的烹饪极具专业之美。

 

天然健康、高质美味的澳洲羊肉,在去年1月再次在中国市场迎来更加强大的竞争力。根据《中澳自贸协定》规定,澳洲羊肉进口协定关税税率已于2023年1月1日起降为零。

 

关税降为零的利好直接在数据上进行了体现,2023年澳洲羊肉出口至国际市场数量同比增长26.52%。中国大陆市场吸收了澳大利亚全年羊肉出口量增长量的一半以上。

 

高性价比优势、健康的产品、优秀的口感和风味,多重因素使得澳洲羊肉在中国市场更具竞争力。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澳洲羊肉不断深入中国市场,能够预见,未来澳洲羊肉或将成为更多家庭餐桌、餐饮商户的主流选择。

 

//

 

作为全球最大的绵羊肉出口国、第二大羔羊肉与成羊肉生产国,澳大利亚以持续的高品质,一直保持着稳定的澳洲羊肉出口总量。2023年,澳洲羊肉出口至国际市场共计56.9万吨,同比增长26.52%。全球消费市场对进口羊肉的需求依然强劲,中国大陆市场出口量占澳洲羊肉国际市场出口总量的30.21%。

 

imagewtap9.png

 

为在世界进一步推广澳洲羊肉,向行业传达澳洲羊肉的理念,澳洲牛羊肉行业特别发起澳洲羊肉大使计划 (Lambassador of Australian Lamb),每年邀请世界各地的知名大厨、美食鉴赏家,以团队的形式,与澳大利亚本地的行业专家与优秀厨师一起,从源头了解澳洲羊肉的生产过程,分享专业知识、烹饪食谱以及料理灵感,沉浸式体验澳洲羊肉的非凡魅力。

 

Back to News